401.井斜对固井工作的影响是( A )。
(A)下套管困难,套管不居中 (B)固井质量提高
(C)注水泥不窜槽 (D)水泥顶替效率高
402.井斜对( D )影响不大。
(A)钻具使用 (B)固井质量 (C)采油工作 (D)机械钻速
403.钻头+配合接头+钻铤+配合接头+钻杆+方钻杆阀或方钻杆保护接头+方钻杆的钻具组合为( A )。
(A)常规钻具组合 (B)满眼钻具组合
(C)钟摆钻具组合 (D)塔式钻具组合
404.钻头+1号钻头稳定器(1~3个)+短钻铤+2号稳定器(挡板)+无磁钻铤1~2根+3号稳定器+大钻铤1根+4号稳定器+钻铤+加重钻杆+钻杆+方钻杆阀或方钻杆保护接头+方钻杆的钻具组合为( B )。
(A)常规钻具组合 (B)满眼钻具组合
(B)钟摆钻具组合 (D)塔式钻具组合
405.钻头+大尺寸钻铤1柱+中尺寸钻铤2柱+小尺寸钻铤3柱+钻杆+方钻杆阀或方钻杆保护接头+方钻杆的钻具组合为( D )。
(A)常规钻具组合 (B)满眼钻具组合
(C)钟摆钻具组合 (D)塔式钻具组合
406.钻机气控系统供气机构的作用是( A )。
(A)提供压缩空气 (B)控制气源
(C)控制供气方向和大小 (D)提供压缩天然气
407.主要由传递控制信号的各种管线、接头、控制供气方向和大小的阀件、杠杆等组成气动控制系统的( D )。
(A)执行机构 (B)供气机构 (C)发令机构 (D)传令机构
408.可切断和接通气源,达到控制目的的气动控制系统机构是( C )。
(A)执行机构 (B)供气机构 (C)发令机构 (D)传令机构
409.用来快速放掉气胎离合器中的压缩空气,以延长气胎离合器摩擦片的使用寿命的阀件是( C )。
(A)调节阀 (B)单向阀 (C)快速放气阀 (D)两用断气器
410.50L钻机高低速离合器由气开关控制,手柄上有( B )三个位置。
(A)“高速”、“低速”和“倒档” (B)“高速”、“中位”和“低速”
(C)“低速”、“变档”和“空档” (D)“高速”、“变档”和“空挡”
411.50L钻机控制开关常采用( B )控制。
(A)电开关 (B)气开关 (C)液压开关 (D)传感开关
412.气控系统中的导气龙头起连接作用,用来连接( D )管线。
(A)非转动管线和排气 (B)非转动管线和供气
(C)转动管道和排气 (D)转动管道和供气
413.转盘离合器气囊放气后,摩擦片与摩擦毂的间隙为( C )。
(A)1~2mm (B)2~3mm (C)3~5mm (D)5~8mm
414.常闭继气器至快速放气阀管线中的压缩空气是由( D )的放气孔排出的。
(A)离合器 (B)常开继气器 (C)快速放气阀 (D)常闭继气器
415.快速放气阀至离合器气囊中的压缩空气是由( C )排出的 。
(A)离合器 (B)常开继气器 (C)快速放气阀 (D)常闭继气器
416.转盘离合器气路中调压阀的作用是( B ),从而达到控制进入调压断气器的控制气压力的大小。
(A)调节压缩气的进口压力 (B)调节压缩气的出口压力
(C)调节转盘离合器气囊内的压力 (D)调节气源的压力
417.转盘气路主要由转盘气开关控制,其手柄有( D )两个位置。
(A)“高”、“低” (B)“合”、“关”
(C)“离”、“开” (D)“离”、“合”
418.转盘气开关手柄在( D )位置时,控制气进入调压继气器,调压继气器打开并接通主气路气源和快速放气阀,使转盘运转。
(A)离 (B)低 (C)高 (D)合
419.液气大钳气路系统的气源一般采用钻机本身的( B )。
(A)氮气 (B)压缩空气 (C)氧气 (D)沼气
420.Q10Y-M液气大钳的夹紧气缸是( B )气缸。
(A)单活塞单作用 (B)单活塞双作用
(C)双活塞单作用 (D)双活塞双作用
421.液气大钳的移送气缸、夹紧气缸的线状摩擦伤痕大于( D )时,要立即更换。
(A)0.2mm (B)2mm (C)0.5mm (D)1mm
422.常规自锁式取心工具适用于( C )。
(A)松软地层 (B)软地层 (C)硬地层 (D)坚硬地层
423.不属于特殊取心工具的是( C )。
(A) 密闭取心工具 (B)保压取心工具
(C)橡皮筒取心工具 (D)定向取心工具
424.加压式长筒取心工具的结构与加压式常规取心工具的主要不同点是配有( C )。
(A)分流接头 (B)机械加压接头 (C)滑动接头 (D)承压装置
425.为提高特别松散易碎地层的岩心收获率,通常采用( C )取心。
(A)短筒 (B)中长筒 (C)橡皮筒 (D)密封
426.加压式常规取心所用岩心爪的内径比岩心直径大( C )左右。
(A)3mm (B)6mm (C)10mm (D)15mm
427.自锁式常规取心所用岩心爪为自锁式,其内径一般要比岩心直径( C )。
(A)大2~3mm (B)大3~5mm (C)小2~3mm (D)小3~5mm
428.目前,橡皮筒取心所适用的取心地层温度一般不超过( C )。
(A)60o (B)70o (C)80o (D)150o
429.长筒取心一次取心长度在( D )以上。
(A)一根钻杆单根 (B)10m
(C)方钻杆长度 (D)两根钻杆单根
430.对加压式长筒取心工具,当取心工具长度很大时,除配有滑动接头外,还必须增加一个( B )接头。
(A)加压 (B)减压 (C)保护 (D)转换
431.自锁式长筒取心工具在中途接单根时,若发现( D )现象,则必须中断取心而起钻。
(A)漏心 (B)套不进岩心爪
(C)顶不开岩心爪 (D)上述三种
432.取心钻头结构不合理或在下钻过程中严重泥包易造成( A )。
(A)堵心 (B)磨心 (C)卡心 (D)漏心
433.井底掉块太多,钻井液循环短路或钻井泵不上水易造成( A )。
(A)堵心 (B)磨心 (C)卡心 (D)漏心
434.当岩性( C ),内筒与岩心的环形间隙太小,易导致堵心。
(A)特别坚硬 (B)容易吸水膨胀
(C)特别容易破碎 (D)亲水性特强
435.取心钻进中蹩钻、跳钻引起的钻头跳动易造成( B )。
(A)堵心 (B)磨心、卡心 (C)套心 (D)漏心
436.由于钻井液的性能不好,钻遇易吸水膨胀地层时易造成( B )。
(A)堵心 (B)堵心、卡心 (C)堵心、套心 (D)卡心、漏心
437.取心钻进中内外筒被污物卡死,易造成( B )。
(A)堵心 (B)磨心 (C)卡心 (D)漏心
438.压井是溢流发生后在井内重新建立一个( B )的工艺。
(A)钻井液柱 (B)钻井液柱来平衡地层压力
(C)钻井液柱来平衡立管压力 (D)钻井液柱来平衡套管压力
439.目前,广泛采用的井底常压法压井是( A )。
(A)二次循环法压井 (B)一次循环法压井
(C)循环法压井 (D)工程师法压井
440.二次循环法压井至少要用( B )循环周完成压井。
(A)一个 (B)两个 (C)两个半 (D)三个
441.不属于非常规井控技术的是( B )。
(A)体积控制法 (B)工程师法 (C)硬顶法 (D)低节流压力法
442.压井是以( B )为依据的。
(A)虹吸原理 (B)“U”形管原理 (C)帕斯卡定律 (D)虎克定律
443.压井过程中利用节流阀产生的阻力和井内( B )所产生的井底压力来平衡地层压力。
(A)钻井液液柱 (B)钻井液液柱重力
(C)钻井液密度 (D)加重钻井液
444、 当以不变的压井排量向井内打入加重钻井液时,随着加重钻井液的增加,节流压力( B )
(А)逐渐增大 (В)逐渐减小 (С)迅速减小 (D)突然降低
445、 以不变的压井排量向井内打入加重钻井液,待加重钻井液返出井口时,节流压力应( B )
(А)大于零 (В)降为零 (С)小于零 (D)保持附加压力
446、二次循环法压井时,至少准备( B)井筒容积的加重钻井液。
(А)1~2倍 (В)2~3倍 (С)3~4倍 (D)4~5倍
447、二次循环法压井的关键是 ( C )
(А)节流阀的调节 (В)钻井液排量
(С)压井钻井液的密度 (D)压井钻井液的准备量
448、3000m的井在调节节流阀后,立管压力滞后( B )
(А)10S (В)20S (С)30S (D)40S
449、二次循环法压井法中加重钻井液沿环空上返至地面这段时间,立管压力( C)
(А)逐渐增大 (В)逐渐下降 (С)不变 (D)先升后降
450、二次循环法压井法压井,当侵入的地层流体为天然气时,在第一循环周内,套压(B )
(А)不变 (В)逐渐上升 (С)逐渐下降 (D)先升后降
451、在采用司钻法压井时,加重钻井液沿环空上返的过程中,随着重钻井液返高增加,环空液柱压力逐渐增大,套压(B)
(А)逐渐上升 (В)逐渐下降 (С)不变 (D)迅速上升
452、游标卡尺按精度可分为( C)三种。
(А)0.1mm、0.2mm、0.3mm (В)0.2mm、0.1mm、0.05mm
(С)0.1mm、0.05mm、0.02mm (D)0.1mm、0.05mm、0.01mm
453、0.1mm精度的游标卡尺主尺上的9mm刚好等于副尺上的 ( B)
(А)8格 (В)10格 (С)18格 (D)20格
454、0.05mm精度的游标卡尺主尺上的9mm刚好等于副尺上的( D )
(А)8格 (В)10格 (С) 18格 (D)20格
455、0.1mm精度的游标卡尺副尺上零线在主尺后面9mm,而副尺的第八条线与主尺上的线对齐,则所测尺寸为(C )
(А)9.0mm (В)9.5mm (С)9.8mm (D)19.4mm
456、游标卡尺读数时必须(C )
(А)俯视 (В)仰视 (С)平视 (D)斜视
457、 0.05mm精度的游标卡尺副尺上零线在主尺后面9mm,而副尺的第八条线与主尺上的线对齐,则所测尺寸为(B )
(А)9.00mm (В)9.40mm (С)9.80mm (D)19.40mm
458、一把千分尺不能测量(B )
(А)两个外径 (В)外径和内径 (С)两个内径 (D)两个深度
459、75mm规格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是(C )
(А)0~75mm (В)25 ~75mm (С)50 ~75mm (D)75~100mm
460、一把千分尺的螺距为(C )
(А)0.2mm (В)0.4mm (С)0.5mm (D)1mm
461、一把千分尺活动套管边缘在固定套管后面9mm,活动套上第12格与固定套管上的基准线对齐,则所测尺寸为(A )
(А)9.12mm (В)9.24mm (С)9.60mm (D)9.38mm
462、双手使用内径千分尺时(A )捏住活动套管。
(А)右手 (В)左手 (С)双手 (D)大拇指和无名指
463、一把千分尺活动套管边缘在固定套管后面11.5mm,活动套上第26格与固定套管上的基准线对齐,则所测尺寸为( B)
(А)11.26mm (В)11.76mm (С)11.13mm (D)10.38mm
464、使用卡钳测量工件时,要把卡钳放正,( C)至工件的测量部位。
(А)用力下压 (В)直接卡 (С)凭卡钳自身重力滑(D)用手轻压
465、卡钳使用完毕要擦干净,并在卡脚上涂(C )
(А)润滑油 (В)机油 (С)防锈油 (D)汽油
466、用0.08mm厚薄规能塞入,而用0.09mm厚薄规不能塞入,则说明间隙为(C )
(А)0.08mm (В)0.09mm (С)0.08 ~0.09mm (D)0.11mm
467、防碰天车引绳距天车滑轮不得少于(C )
(А)2m (В)3m (С)4m (D)6m
468、刹车汽缸的进气和高低速放气速度要快,保证能在(B)内刹住滚筒。
(А)0.5S (В)1S (С)3S (D)5S
469、防碰天车气控系统若为常供气状态,即在正常工作时,气控换向阀( A),由过卷阀输出的气信号控制气控换向气阀换向,切断气源,实现紧急制动。
(А)控制端通气源 (В)控制端不通气源 (С)通气 (D)不通气
470、钻井泵运转中的检查方法主要是(C )
(А)看、听 (В)看、摸 (С)看、听、摸 (D)看、听、摸、拆
471、在钻井泵运转时要抚摸轴承和泵身部位,注意(C )情况。
(А)振动 (В)抖动 (С)温度 (D)摆动
472、在钻井泵运转时要对钻井泵进行仔细观察的部位不包括( A)
(А)动力端声音 (В)十字头运动是否均匀
(С)连杆在运动中是否有停顿现象 (D)钢套是否有窜动
473、水龙带摆动并伴有水击杂音发生不必检查( D )
(А)钻井液是否气侵 (В)吸入管线是否漏气
(С)吸入管高点处可能有气袋 (D)钻井液温度
474、轴承温度过高的原因不可能是( D )
(А)轴承润滑油孔被堵塞 (В)轴承损坏或卡死
(С)轴向间隙调整不当或轴承位置不正确 (D)轴承处润滑油充足
475、钻井泵预压空气包充不进气或充气后很快跑光时,需检查( D )
(А)充气接头和阀门是否被堵死 (В)气包内胶囊是否破裂
(С)针形阀密封情况 (D)上述三项
476、钻井泵安全阀的泄水管是直径(B )的无缝钢管。
(А)小于60mm (В)不小于60mm (С)大于75mm (D)大于100mm
477、钻井泵安全阀的泄水管出口弯度应( D )
(А)小于60° (В)为60~90° (С)为90~150° (D)大于150°
478、更换钻井泵安全阀销钉或改变销钉位置,一定要(A )进行。
(А)在停泵时 (В)在工作时 (С)安全员 (D)技术员
479、钻井泵安全阀的作用是(C )的安全。
(А)保证钻井泵 (В)保证井下设备
(С) 保证钻井泵及井下设备等 (D)保证柴油机
480、钻井泵常用安全阀有(A )、弹簧式、膜片式三种类型。
(А)销钉式 (В)键块式 (С)镶嵌式 (D)柱塞式
481、普通销钉式安全阀是依靠改变销钉的(A )开控制密封压力的。
(А)直径 (В)材料 (С)检查 (D)插入深度
482、数字液位警示仪模拟量的上下限的具体数值要根据钻井液的( A)设定。
(А)体积 (В)密度 (С)黏度 (D)切力
483、数字液位警示仪打开电源后无显示的原因有( D )
(А)电源插头接触不良 (В)保险管未装好或熔断
(С)电源线有断处 (D)包括以上三项
484.数字液位警示仪的当前液位数字显示出现“0”,同时下限数字闪烁,报警喇叭报警的处理方法是( D )
(А)检查信号线是否连接,若未接牢,则要接牢
(В)检查信号线是否中断,若出现中断,则接通
(С)检查接地线是否断开,若断开,则接通
(D)包括以上三项